OLED屏市場競爭格局現狀 OLED電視行業(yè)投資前景分析
OLED屏與LED透明屏不一樣,目前市面上的屏幕指紋手機都是采用的OLED的屏幕,智能手表也是因為省電的特性采用OLED屏幕。據數據統(tǒng)計,在手機屏幕上,三星壟斷了全球90%以上的市場份額。
目前市面上的屏幕指紋手機都是采用的OLED的屏幕,智能手表也是因為省電的特性采用OLED屏幕。據數據統(tǒng)計,在手機屏幕上,三星壟斷了全球90%以上的市場份額。眾所周知三星用的是OLED屏,目前柔性OLED面板的主要銷售對象是智能手機,而我國OLED屏則是以京東方為代表的企業(yè)奮起直追。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中國OLED產能將占據全球產能28%左右,成為全球OLED供應第二極。
OLED市場競爭格局現狀
OLED屬于一種電流型的有機發(fā)光器件,是通過載流子的注入和復合而致發(fā)光的現象,發(fā)光強度與注入的電流成正比。OLED在電場的作用下,陽極產生的空穴和陰極產生的電子就會發(fā)生移動,分別向空穴傳輸層和電子傳輸層注入,遷移到發(fā)光層。當二者在發(fā)光層相遇時,產生能量激子,從而激發(fā)發(fā)光分子最終產生可見光。
一般而言,OLED可按發(fā)光材料分為兩種:小分子OLED和高分子OLED(也可稱為PLED)。
據IHS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智能手機用的中小尺寸OLED屏市場,三星一家獨大。去年三星出貨4.22億片OLED屏,其中柔性OLED達到1.5億片。相比之下,國內的維信諾只有330萬片,京東方、天馬和臺灣友達出貨都不到100萬片。此外,國內屏幕廠商很多OLED制造材料依然是靠進口。根據資料顯示,2017年后全球新增的第6代柔性OLED產線中,國內為7條,韓國則為5條。
OLED行業(yè)發(fā)展前景
今年全球的柔性OLED智能手機顯示屏的銷售數量約5.5億片左右,銷售額約為1000億人民幣。但真正裝在智能手機上的數量要小得多,整個行業(yè)加起來,可能也就4億部不到。
我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OLED應用市場,其中45%以上的IT產品與顯示器件有關;中國內地的手機產量占全球產量的50%以上;此外,未來大尺寸也將逐步量產,AMOLED面板在NB、上網本、顯示器以及電視領域的應用也將逐步增加。另外,伴隨OLED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成品率會逐步提升,生產成本將大大降低,產品價格較高的缺點也將逐步得到緩解,市場需求將被極大地釋放,OLED面板市場需求從明年開始將驟增,出現供不應求現象。
OLED材料市場規(guī)模分析
OLED終端材料生產和有機材料技術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目前OLED終端廠商主要是韓國、日本、德國和美國廠商,包括韓國三星SDI、LG化學、德山金屬、斗山、日本出光興產、堡土谷化學、美國UDC、德國默克等公司。限制新進企業(yè)的主要門檻是升華材料的專利,當前主流的有機材料技術大多被國外公司所有,且國外公司給這些技術進行了專利保護。國內企業(yè)主要從事OLED中間體和單體粗品生產。
國內OLED中間體、單體粗品的供應商主要包括萬潤股份、西安瑞聯(lián)、濮陽惠成、北京阿格蕾雅、吉林奧來德,其中萬潤股份、濮陽惠成、西安瑞聯(lián)等都已實現規(guī)模量產并進入全球OLED材料供應鏈。OLED中間體和單體粗品的主要行業(yè)壁壘是下游廠商的認可,這些已進入OLED供應鏈的企業(yè)將受益于OLED需求的快速增長。根據統(tǒng)計,2018年全球與中國OLED材料市場規(guī)模分別為12.58億美元與15.17億元。
國內OLED有機材料產品主要是技術含量低的中間體和單體粗品,高純度升華品較少,僅有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材科技")、廣東阿格蕾雅光電材料有限公司和吉林奧來德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幾家廠商進行生產。但是鑒于OLED在中國市場的發(fā)展前景,相信在OLED有機材料上具備技術優(yōu)勢以及布局的國內OLED材料企業(yè)將有望實現破局。
2020OLED電視行業(yè)發(fā)展前景趨勢
今年全球的柔性OLED智能手機顯示屏的銷售數量約5.5億片左右,銷售額約為1000億人民幣。但真正裝在智能手機上的數量要小得多,整個行業(yè)加起來,可能也就4億部不到。
我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OLED應用市場,其中45%以上的IT產品與顯示器件有關;中國內地的手機產量占全球產量的50%以上;此外,未來大尺寸也將逐步量產,AMOLED面板在NB、上網本、顯示器以及電視領域的應用也將逐步增加。另外,伴隨OLED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成品率會逐步提升,生產成本將大大降低,產品價格較高的缺點也將逐步得到緩解,市場需求將被極大地釋放,OLED面板市場需求從明年開始將驟增,出現供不應求現象。